济南有“容人之量”,人才有“第二故乡” 世界今亮点
梦响海右,赢在济南。
6月12日下午,济南市首届“海右人才节”开幕。
以“举城同庆”的隆重盛大,为人才过节,这是济南 “高情商”与“高才商”叠合之下绽放的城市创意、打开的城市胸怀。
(相关资料图)
从此以后,海右人才节,将是济南“与人共生”“与才共舞”的年度检阅,也将是“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”的郑重推介。
开幕式上,来自德国的“济南女婿”王赛博,自我介绍称 “我是个外国人,但不是外人”,他说自己是“在对的时间,遇到了对的人和对的城市”。
王赛博已在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工作多年,他的“济南奇遇”,侧面印证了济南人才节是在全球视野下念出的“济南人才经”。
“天下泉城”,当以“天下英才”匹配。
一个城市,当持续致力于以近悦远来的强大磁场和醉心“双创”的纯粹职场,来为每个人布局近在眼前的“远方”,它的格局就打开了!
泉城静水流深,海右“一池春水”。济南越来越像一个“容人之量”不断扩充的“人才池”——
济南的“容人之量”,体现在数字规模里。2022年,全市各类人才净流入15.8万人,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60人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49人,均创历史新高、位列全省第一,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63.6万,获评“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”,入围“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”。
济南的“容人之量,体现在人才品质上。开幕式现场参会的有200多位济南市重点产业人才代表、各行业领域人才代表、青年人才代表,他们已经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,是保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高质量人才”品质担当。
从“经过济南”到“留在济南”,其中必有渊源。
没有毫无目的的游走,人才也有人才的乡愁。人才的乡愁,就是内心那股挥之不去的创新创业 “寻根情结”“家园情结”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在开幕式分享发言中说,自己是2001年来到山东大学组建岩土工程团队,自此就把泉城作为第二故乡。他和团队的成长得益于这里优质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。
当前,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。不得不说,区域 “中心之城”与人才“心中之城”,相辅相成。
我们常说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。产业庞大强势是“城之大者”,更是“聚才之要” 。
今天的济南,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,“四大主导产业”规模总量达到1.4万亿元;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山东省实验室、省重点实验室数量均居全省首位;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、国家级众创空间34家,13家中科系院所项目落地建设,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。
可以说,济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创新创业的丰厚条件。让人才牵手济南,不用生拉硬拽,不妨近悦远来。
现在谈人才政策,可能更多强调“引育留用”。人才固然可以“种植”、可以“移植”,但是人才资源的做大做强,还取决于另一个重要因素,那就是 “发现”。
可以这么说,“发现人才”已经成为城市人才系统一个极其重要的机能。
周围有人才,但是看不到他的存在,形同人才流失。人才就在眼前,但是“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不能通其意”,其结果就是“天下无马”。
开幕式上一个很大的亮点,就是41位院士受聘为济南市首批“海右伯乐”,他们以后的任务,就是做济南人才的“启明星”,为济南人才培养“长眼”“定准”“把脉”“点化”。
大而言之,堪为伯乐者,不惟院士。如果做得好,城市自然能释放出“筛选荐拔”人才的强大机能。目前,济南市已经出台的人才政策“双30条”,正加快构建的“天下泉城、人来无忧”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,正在形成的“近悦远来”良好人才生态……这些实质上都是打造城市引才品牌,擦亮人才发现的“城市之眼”。
济南有“容人之量”,人才就有“第二故乡”。
人才和城市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相互“倾心”背后必有紧紧依守的山高水长。
开幕式上,部分产业领军人才代表、青年人才代表分别分享了“我与济南的故事”,这些故事,是济南以“温柔以待、静待花开”的雍容大度打造“人才成长共同体”的全新叙事,是济南激活创新基因、释放澎湃人才动能的真实书写。
(济南报业全媒体 记者:肖明君)
标签:
相关文章
环球观天下!以天地为舞台,万人合唱侗族大歌 | Thousands of people sing the Kam Grand Choir with the sky and earth as the stage
OnJune10th,thousandsofDongpeopleandtouristsstoodontheterracedfield